首页> 资讯> 详情

将非遗融入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意义和方式

2023-08-07 13:01:5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人类历史文明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璀璨夺目的中华文化,其中凝聚着人民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结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有的文化瑰宝。近年来,随着我国动画电影的快速发展与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动画电影创作者自觉地将非遗元素融入动画影片的创作之中,通过动画电影对非遗生动、直观的呈现和创新表达,增加了动画电影的文化内涵。


【资料图】

非遗融入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动画电影的精品佳作不断涌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多部影片获得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充分彰显出中国动画电影蓬勃的生命力。在“中国风”动画电影中,大量非遗元素的融入,不仅为影片加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核,使影片更具民族特色与文化韵味,而且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全新路径,有着重要的意义。

彰显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底蕴。米粒影业首席执行官张青曾表示:“文化底蕴是动画作品的灵魂,动画创作只有尊重和吸收民族独有的文化精神,才能走出一条坚实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文化底蕴是保持中国动画电影旺盛生命力的强劲根基。非遗作为我国各民族世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意蕴深厚、形态多样,承载着各民族独特的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为中国动画电影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因此,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者通过深入挖掘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民间美术等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其融入中国动画电影的角色造型、场景构建、电影主题等方面,创作出极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电影,使中国动画电影在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的双重助力下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助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国动画电影是深受当代大众青睐的艺术形式,将非遗元素注入中国动画电影中,能够为非遗注入时代活力,使非遗“活”起来,实现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一,将非遗元素融入中国动画电影,可实现对非遗的长久记录和保存。动画电影创作者可将平面化、静态化的非遗转化为立体化、动态化、开发性的影像语言,并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对非遗进行音像化、视觉化的记录和保存,从而使非遗的原始形态和艺术特色得以长久延续。其二,将非遗融入中国动画电影,可实现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动画电影创作者通过大胆改编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并借助数字新技术对非遗进行创新表达,从而使非遗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被不断再创造,实现非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非遗融入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方式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沉淀了不计其数的民间艺术资源和文化遗产,比如民歌民乐、传统技艺、民间美术等,这些宝贵的非遗资源能够为中国动画电影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丰富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形态。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也为非遗在中国动画电影中的呈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基于此,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者应积极探索非遗在中国动画电影创作中的融合方式,实现民族美学和现代艺术的和谐共生。

依托非遗,提炼民族特色符号。非遗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记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以神话故事、民间文学、民俗活动等文化表现形式为载体的非遗,蕴含大量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民族符号,承载着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是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重要素材来源。因此,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者应深入非遗之中,提炼各民族具有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并将其融入中国动画电影的人物塑造、场景构建等方面,实现非遗资源的充分利用。其一,人物角色塑造。人物角色是串联故事始末、推动情节发展的主体,中国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等非遗中涉及一系列经典人物IP。对此,动画电影创作者应根植于非遗,提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符号,并结合故事背景和剧情需要,对人物性格、人物外貌等进行分解和再塑造,以实现人物形象的崭新呈现。其二,场景符号。动画电影的场景设计对于影片气氛的营造、空间关系的表达至关重要。非遗蕴藏的大量建筑文化元素、图案、花纹等可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场景构建提供灵感。对此,动画电影创作者应结合非遗中的建筑风格和特色设计动画场景,呈现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造型。比如,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创作团队在影片中完美复刻了中国传统永和桥、济行桥的桥梁造型,充分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中式建筑风格。

创新数字动画技术,打造非遗视觉奇观。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的成功离不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与数字动画技术的加持。当前,虚拟现实、动作捕捉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动画电影的创作中,在提升中国动画电影制作水准的基础上,为非遗与动画电影艺术的融合提供了保障。因此,动画电影创作者应把握时代脉搏,大胆创新,以科技赋能创作,实现电影艺术与科技力量的完美融合。一方面,丰富视听表现形式、拓展非遗视觉空间,为观众打造气势恢宏的非遗景观;另一方面,更加直观、立体、生动地呈现非遗,使非遗“活”起来。其一,在视觉呈现方面,动画电影创作者可利用3D打印、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形象化、立体化的非遗景观,并融入动作捕捉、实时渲染等动态元素,在提升非遗元素视觉表现力的基础上,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之感。其二,在内容呈现方面,动画电影创作者可利用数字着色、数字雕刻等技术,对书法、年画、剪纸等非遗进行视觉化处理,赋予非遗新的生命力。

融入非遗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国非遗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凝聚着古人的匠心和精神力量,非遗在中国动画电影创作中的融入,既能唤醒观众的非遗情怀,也能引导观众涵养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些媚俗作品的出现曾对大众艺术审美与价值导向造成负面影响。对此,动画电影创作者应从优秀的非遗中提取丰富的养分,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非遗符号的呈现,实现民族精神的传达,使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影片所传递的正能量的精神力量,从而激发观众的民族情感、加强民族认同。比如,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创新性地重新诠释了非遗道教典籍中“我命在我,不属天地”的重要教义,传达出道家积极勇敢的人生观和不服输的斗争精神。

结语

目前我国动画电影正处于繁荣发展的阶段。非遗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不仅是动画电影创作的宝贵来源,也是持续推动动画电影长足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者仍需以中华优秀文化为根本、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探索构建中国动画电影独特的话语体系。(作者吴建德 系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讲师)

关键词:

上一篇:上海拟发文加强网络零售平台、餐饮服务平台、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管理
下一篇:最后一页